绪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

时间线

  • 十月革命 - 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 1921 - 一大召开,党的成立开天辟地
  • 1938 -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论新阶段》报告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式提出
  • 1945 - 党的七大,刘少奇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并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 **(第一次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的提出
  • **(伟大转折)**1978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随后创立邓小平理论
  •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党的十六大,科学发展观
  • **(第二次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明确提出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 **(第三次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 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总结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成就,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历史意义。
  • 2022年,党的二十大明确 把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作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并提出了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要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内涵

  •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
  • 总结和提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
  • 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使其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要注意的表述

  • 现在的教材已经表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

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三大法宝 -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人民民主专政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革命军队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党的建设理论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 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精髓)
  • 群众路线
  • 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思考题】如何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序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3点)?

对中国;对马克思主义本身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3层)

首次在中国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是谁?什么时候?在哪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三次飞跃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的关系?

先说八字关系,再说理论成果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国内:近代中国国情 三座大山

国外: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俄国十月革命 马列主义中国化的传播

实践基础:

  •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理论来源于实践)
  •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答案:

image-20230610123805922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

要分周期来看

  • 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 - 形成

    •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和发展规律是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中国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的 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反对本本主义》

  • 遵义会议后 - 成熟

    • 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在最危急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 1944-1945 六届七中全会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1945年党的七大刘少奇第一次提出并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实践论》、《矛盾论》、《<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 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中国革命 和中国共产党》

  • 建国以后 - 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 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 主要内容主要有六大点:

    •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二章)

      • 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三章)

      •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 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理论(第四章)

    • 革命军队建设理论和军事战略理论

      • 三湾改编
    •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 党的建设理论(窑洞对(人民监督)与新窑洞对(党的自我革命)

    • (其它)国际战略与外交工作方面的理论


活的灵魂是重点中的重点,共分为三点

  • 实事求是
  • 群众路线
  • 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

地位:

  •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
  •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
  • 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
  •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
  •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 党的根本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坚持真理、发展真理。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思想路线。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反对本本主义》1930

深刻阐述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实践论》《矛盾论》1937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不可能一劳永逸。我们要自觉坚定实事求是的信念、增强实事求是的本领,时时处处把实事求是牢记 于心、付诸于行。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我们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都应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牢牢立足基本国情这个最大实际,充分体现这个基本国情的必然要求。任何超越现实、超越阶段而急于求成的倾向都要努力避免,任何落后于实际、无视深刻变化着 的客观事实而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观念和做法都要坚决纠正。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 有穷尽真理,而是为不断寻求真理和发展真理开辟了道路。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续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此同时,我们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形成和发 展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群众路线

地位:

  • 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 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 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不允 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检验党的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 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风问题、党同 人民群众的联系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要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 根于全党同志思想中,真正落实到每个党员行动上。

独立自主

地位

  • 中华民族精神之魂
  • 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
  •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 党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党和人民力量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必然结论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 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image-20230610165849310

image-20230610165908058

image-20230610165943398

image-20230610170019460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历史背景时代特征

还是跟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背景一样,分国内,国际,实践基础

国内:两半社会与三座大山

国外(时代特征):俄国十月革命,马列主义中国化

实践基础:

  •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理论来源于实践)
  •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第一次提出 1939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完整总结和概括 1948

对象

三座大山 -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动力

  • 无产阶级

    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革命的领导力量

  • 农民阶级

    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

    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 城市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动力

  • 民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但是具有两面性,需要进行争取

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但是,与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由中共领导,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前途是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既存在性质和动力上的不同,又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分为三个部分

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是一个过渡形式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经济纲领

“两没收一保护”

  •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主要内容)
  • 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题中应有之义)
  • 保护民族工商业(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文化纲领

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 民族的
  • 科学的
  • 大众的

《新民主主义论》 阐述三个方面 1940

《论联合政府》进一步与党的纲领联系,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党的七大1945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与基本经验

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并确立

这是由中国的时代特点和具体国情确定的(必然性和之所以要走的原因都要分这两个方面来回答)

基本内容

  • 土地革命

    中国革命的主要内容

  • 武装斗争

    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

  • 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依托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经验)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了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

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从总体上讲,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

  • 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

    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是基本的、主要的

  • 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是非基本的、辅助性的,但又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

总结党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实践经验,主要是

  • 一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 二要正确对待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
  • 三要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 四要独立自主

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总结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武装斗争的革命经验,建设人民军队要

  • 一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
  • 二要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人民军队必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
  • 三要开展革命的政治工作
  • 四要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

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 建设和作风建设

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

  • 第一,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 第二,必须在任何时候都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要贯彻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组织原则
  • 第三,必须重视党的作风建设
  • 第四,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三者关系

毛泽东系统地论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他指出

  •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
  • 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 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作了集中概括,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革命的理论。

image-20230610205549311

image-20230610205535914

image-20230610205605389

image-20230610205709027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成分

共有5种基本经济成分

  •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有三种,与之对应的阶级属性也有三种

  • 社会主义经济 - 无产阶级
  • 个体经济 - 农民和其它小资产阶级
  • 资本主义经济 - 民族资产阶级

这之间的矛盾集中表现为

  •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土地革命后成为主要矛盾)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依据

总路线的形成过程

  • 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
  • 1949-1952 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 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得以恢复,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已经完成,经济、政治及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1952年9月,毛泽东提出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指导方针和大致设想,强调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过 渡,而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过渡。这是酝酿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开始
  •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了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
  • 1954年2月,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决议,正式批准中央政治局确认的这条总路线

总路线的内容(一化三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

他们的关系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是鸟的“主体”和“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对农业的改造

最开始的是对农业的改造

农民具有两大积极性

  • 个体经济积极性

  • 互助合作积极性

  •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过程

依旧是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步骤

  • 办手工业供销小组

    它虽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但已经把个体手工业者组织起来,使之开始脱离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供销轨道,因而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 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但生产资料归社员个人所有,后来逐步有部分生产资料是公有的,合作社对各户的生产也有一定的干预,因而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 办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党和政府采取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方法,使手工业者自愿参加到手工业合作社中来,从而把手 工业者的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式 - 和平赎买

步骤 - 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

目的 - 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表现

    • 委托加工
    • 计划订货
    • 统购包销
    • 经销代销
  •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半社会主义性质

  • 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社会主义国营性质

和平赎买的具体体现是“四马分肥”,企业利润按以下四部分分配

  • 国家所得税
  • 企业公积金
  • 工人福利费
  • 资金红利

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利润分配方法 - 定股定息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农业、手工业个体所有制基本上转变成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公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基本上转变成为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的公有制。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这两种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我国的人民民主政治建设也在有步骤地向前推进。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及颁布施行,为各族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必要条件和保证,为逐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里程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把中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政治制度用根本大法形式确定下来,指明了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继续奋斗的正确道路。

**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已经被清除出中国大陆;官僚资产阶级已经在中国内地被消灭;原来的地主和富农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民族资产阶级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亿万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经变成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知识界已经成为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广大劳动人民从此摆脱了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成为掌握生产资料的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以及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及社会生活其他领域基本确立,表明我国由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image-20230611004039258

image-20230611004050045

image-20230611004101101

image-20230611004109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