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组 第三讲 内部存储器 3.16+3.23

分类

存储介质

  • 半导体存储器(MOS管)
  • 磁表面存储器
  • 光盘存储器

存取方式

  • 随机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RAM/ROM)
  • 顺序存储器(磁带)
  • 半顺序存储器(磁盘存储器)

存储内容可变性

  • 只读存储器(ROM)
  • 随机读写存储器(RAM)

上面两个都是半导体存储器


信息易失器

  • 易失性存储器(断电后消失)RAM
  • 非易失性存储器(断电后仍能保存)ROM

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

  • 主存储器 - 半导体存储器

    能够被CPU直接访问,速度较快,用于保存系统当前运行所需的所有程序和数据

  • 辅助存储器 - 磁盘、光盘存储器

    不能被CPU直接访问,速度较慢,用于保存所有的数据和程序

  •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半导体存储器

    能够被CPU直接访问,速度快,用于保存系统中频繁使用的数据和程序

    SRAM适合,但是其他的RAM和ROM不好说

  • 控制存储器(寄存器)

    CPU内部的存储单元


存储器的分级结构

三级存储结构

缓存-贮存层次+主存-辅存层次

主存储器的技术指标

存储容量

指存储器能存放二进制代码的总数

存储总量=存储单元个数×存储字长存储总量=存储单元个数×存储字长/8单位为B(字节)存储总量=存储单元个数\times 存储字长 \\ \\ 存储总量=存储单元个数\times 存储字长/8\\单位为B(字节)

EP

某机存储容量为2K×162K\times 16,则所需地址线为11根,数据线位数为16

210<2000<2112^{10}<2000<2^{11}


存储速度

  • 存取时间

    读写时占用的时间

  • 存取周期

    一次读写到下一次读写的时间

  • 存取带宽

EP

存取周期为500ns,每个存取周期可访问16位,


SRAM存储器

构成

静态RAM(SRAM)

  • 主要用于构成Cache
  • 由MOS构成的双稳态触发器
  • 访问速度快
  • 断电就寄,功耗大,价格高

动态RAM(DRAM)

  • 由MOS构成的栅极电容
  • 集成度高,功耗小,价格低
  • 访问速度慢
  • 断电后易流失电容造成数据丢失,要定期充电

基本的动态存储元排列

芯片封装后,有3种外部信号线

  • 地址线:2n2^n个单元,对应有n根地址线
  • 数据线:每个单元m位,对应有m根数据线
  • 控制线:读写控制信号输入

基本SRAM存储器逻辑结构

译码驱动方式

  • 单译码

    被选单元由字段直接选定

    适用于容量小的芯片

  • 双译码


存储体

地址译码器

译码驱动器

I/O电路




读写周期波形图

WE信号通常比CS信号有延迟

读周期

  • CPU发出有效的地址信号
  • 译码电路延迟产生有效的片选信号
  • 在读信号控制下,从存储单元中读出数据
  • 各控制信号撤销(地址信号稍晚),数据维持一段时间

读出时间

  • 从地址有效到外部数据总线上的数据信息稳定需要的时间

写周期

  • CPU发出有效的地址信号,提供要写入的数据
  • 译码电路延迟产生有效的片选信号
  • 在写信号控制下,向存储单元中写入数据
  • 各控制信号撤销(地址信号稍晚),数据维持一段时间

写入时间

写入周期时间


DRAM存储器

读写周期

  • 行地址RAS有效

  • 列地址CAS有效

  • WE高电平,读有效/低电平,写有效

  • 数据Dout/Din有效

    CAS要滞后于RAS

    RAS和CAS的正负电平的宽度也要做出规定


刷新

通过读出-再写入的方式恢复信息

刷新时无法进行外部读写

类型

  • 集中式刷新

    利用一段固定时间对所有行刷新

    此时CPU无法读写,存在死区时间

  • 分散式刷新

    将工作周期分为读写/刷新两部分

    但是效率降低,系统变慢

  • 异步式刷新

    在一个刷新周期内分散地刷新各个单元

    不会产生明显停顿,也不会延长读取周期




存储器容量的扩充

computerComposition_3_1

存储芯片与CPU的引脚

存储芯片的外部引脚

  • 数据总线:位数与存储单元字长相同,用于传送数据信息
  • 地址总线:位数与存储单元个数为2n2^n关系,用于选择存储单元
  • 读写信号/WE:决定当前对芯片的访问类型
  • 片选信号/CS:决定当前芯片是否正在被访问

CPU与存储器连接的外部引脚

  • 数据总线:位数与机器字长相同,用于传送数据信息
  • 地址总线:位数与系统中可访问单元个数为2n2^n的关系,用于选择访问单元(注意和上面的地址总线的n可能不一样
  • 读写信号/WE:决定当前CPU的访问类型
  • 访存允许信号/MREQ:决定是否允许CPU访问存储器;

位拓展

存储单元数不变,每个单元的位数(字长)增加

存储芯片与CPU的引脚连接方法:

  • 地址线:各芯片的地址线直接与CPU地址线连接
  • 数据线:各芯片的数据线分别与CPU数据线的不同位连接
  • 片选及读写线:各芯片的片选及读写信号直接与CPU的访存及读写信号连接

注意:CPU对该存储器的访问是对各位扩展芯片的同一单元的同时访问


computerComposition_3_2


字拓展

字扩展:每个单元位数不变,总的单元个数增加

存储芯片与CPU的引脚连接方法:

  • 地址线:各芯片的地址线与CPU的低位地址线直接连接
  • 数据线:各芯片的数据线直接与CPU数据线连接
  • 读写线:各芯片的读写信号直接与CPU的读写信号连接
  • 片选信号:各芯片的片选信号由CPU的高位地址和访存信号产生

注意:CPU对该存储器的访问是对某一字扩展芯片的一个单元的访问


computerComposition_3_3


字位扩展

字位扩展:每个单元位数和总的单元个数都增加

扩展方法

  • 先进行位扩展,形成满足位要求的存储芯片组
  • 再使用存储芯片组进行字扩展

要求:能够计算出字位扩展所需的存储芯片的数目

例如:用L×K的芯片构成M×N的存储系统,所需芯片总数为ML×NK\frac{M}{L}×\frac{N}{K}片。


computerComposition_3_4

computerComposition_3_5

computerComposition_3_6


只读存储器

掩模式ROM

定义:数据在芯片制造过程中写入,不能更改

优点:可靠性、集成度高,价格便宜

缺点:通用性差,不能改写内容

一次编程ROM(PROM)

定义:用户第一次使用时写入确定内容

优点:用户可根据需要对ROM编程

缺点:只能写入一次,不能更改

多次编程ROM

定义:可用紫外光照射(EPROM)或电擦除(E2PROM)多次改写其中内容

优点:通用性较好,可反复使用;


闪速存储器(FlashMemory)

一种高密度、非易失性的读/写半导体存储器,它突破了传统的存储器体系,改善了现有存储器的特性。

闪速存储器是在EPROM功能基础上,增加了电路的电擦除和重新编程能力,也叫快擦型存储器

目前流行的U盘(也称优盘、闪盘)即为闪速存储器的其中一种形式

闪速存储器的可擦写次数一般在1万次以上,也有人说有的U盘可多达100万次左右(无法核实)。


高速存储器

双端口存储器

双端口存储器采用空间并行技术

同一个存储体使用两组相互独立的读写控制线路,可并行操作

显卡上的存储器一般都是双端口存储器

读写特点:

  • 无冲突读写
  • 访问的存储单元不同,可并行读写存储体
  • 有冲突读写
  • 访问同一存储单元,可使用/BUSY信号控制读写优先顺序;